5月29日,学校官方微信以“教育学院2位同班的新疆女孩做了同一件事,同时成功了……”为题,推送了乌美丹和古丽娜尔考研的故事,前者飞往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后者则前往上海交通大学。
二人来自同一个班级——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111班,全班三分之一的同学都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创下了心理学专业考研成绩历史新高,堪称教育学院的“学霸班”。
采访中,学生们纷纷表示,对自己学业成长影响最直接的是班主任孙炳海,“视野要大,是他对我们念叨最多的话。”
作为心理学博士,孙炳海平日里严格要求学生,描绘广阔的蓝图去激励学生。要有大视野,练好专业基本功是前提。
刚入学时,孙炳海发现班级里有近一半学生口音特别重。为此,他与班委组织同学之间一对一结对,在日常交流中注意纠正普通话发言。结果,第一次普通话测试,全班的优秀率就非常高。
除了练好发音,还得练好字。在细节上,孙炳海对学生的培养不可谓不关注。他特地联系美术学院的舒献忠老师开小灶,一周一次,课外教授毛笔字。为此,还在2013年的国庆节,特别举办了班级书法展览。令同学们鼓舞的是,没有书**底的古丽娜尔,其书法作品竟入选挂在了学院院长办公室。后来,学院会议厅、办公室都挂上了应用心理学111班学生的习作。
另一方面,科研的熏陶也在学生们的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过去三年,孙炳海鼓励他们坚持每周二晚上旁听研究生的科研讨论会。细水长流,旁听的成果在毕业论文上可见端倪,“选题都瞄准了国际前沿问题和国内对专业的需求。”孙炳海说。
如今,被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opta足球数据中文版官网员工援助计划方向研究生的何可人,综合成绩第一,发表论文4篇,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在她看来,自己确定的努力方向与老师强调科研的重要性不无关系。
“不是所有人发展的最佳方案就只有考研一条路。”孙炳海说,“只要他们认识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都打心底里为他们祝福。”
孙炳海要祝福的学生之一是班长唐华强。他大一时就有考研意向,在历经三年学生工作后,决定直接就业。“我更想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唐华强说。如今,在上海某咨询公司的高端人力资源服务商岗位,他运用心理学知识,如鱼得水。(卢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