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6:30在17幢529室,我院第六期“相观斋”茶座如约而至。本期茶座特别邀请到了我院院长张振新教授作为嘉宾,张教授为心理学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元认知新的框架下开展的学习判断、元理解、以元认知为切入点的生本课堂等研究。 茶座伊始,一位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同学就向张院长抛出了一个极具现实性的问题:中小学教师应该怎样面对想实施新方法、新理念而又得不到学校支持的情况?这一问题立即引起了张院长的感慨与共鸣,张院长坦言生活中的确存在着很多这种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情况,越是成熟的学校越保守,越是成绩好的学校越不会允许教师进行新方法的试验,反而是一般的学校,甚至是农村学校的教育环境更为宽松;但这并不意味着建议学生们都去这些学校任教。“以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我建议大家到当地最好的学校去,因为环境能够塑造一个人,甚至决定一个人。”那么在这些好学校中如何去实施自己的想法呢?“一开始要隐藏自己的理想。前一两年去适应学校的环境、文化,要先生存,要向领导证明你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做好这一点后,你就能更顺利地在学校中实行自己的新方法。”张院长说道。 坐在舒适的沙发中,品茗着幽香的清茶,张院长与同学们的讨论更像是老朋友之间的交流,同学们渐渐也不再拘谨,现场气氛开始愈发热烈。 围绕“教师专业化”的话题,张院长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先建模,后破模;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法保证了教学的基本秩序;而由于学生不一样、学科性质不一样,教学又是没有单一固定的方法的;贵在得法要求不同教师、不同课堂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办学也好,教学也好,往上走,最终都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可能是重复的。” 随着问题探讨的深入,同学们思考不断,讨论不停。在亲切的圆桌式交流互动中,大家积极提问,问题也五花八门:“如何进行论文的撰写?”、“去香港交换应作何准备?”、“太过空闲,有时很迷茫怎么办?”等等。张院长对每个同学的提问都一一作了解答,并延展开去,谈了很多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诸如“教师最核心的专业素质是研究学生的能力”、“爱、热爱才是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关键”等等,同学们听后都受益颇多。 两小时一眨眼就到了,同学们兴致盎然,依然沉浸在观点的交流与回味中。张院长表示,自己白天的时间都是留给学生和老师们的,欢迎大家随时找他交流。最后,研究生会工作人员向张院长和参加交流的同学赠送了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相观而善,相得而和”,亦师亦友的交流,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是共同进步的平台,让我们期待下一期茶座更加精彩!